close
20241016 徘徊在下雨前的陰天
 
老姊兒子,我的外甥,去年進入台灣排名第一的大學科系,今年我家小鬼頭也進入很不錯的學校,滿替他們感到開心及驕傲的!不過這也讓我想起名校光環的迷思。我在工作場合中有遇過幾位台灣最頂級大學畢業生,通常一開始都帶著崇拜的眼光仰視他們,在工作上有接觸時,我也都能尊重他們的意見。名校光環,如果說是自律加目標導向,我覺得是有的,這些學霸真的有超乎常人的自律。外甥跟我家兒子進入學校後,基本上都還維持不錯的讀書習慣,至少課業成績表現都還可以,不像我念大學時只有追女朋友跟打球,那時我的課業成績總是在1/2之間徘徊…我看現在這2個小鬼的課表,覺得真的還滿硬的,加上社團跟系學會的許多活動,感覺能及格就很好啦,不過隨著職涯擴展、人生走到現在,認識名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多,樣本數的增加,我發現雖然有剛剛說的自律、目標導向等個性,但即便有名校光環下,其實工作能力幾乎都只是中等到70/100,基本上就是馬馬虎虎,雖然用這種人不會犯甚麼錯,但幾乎不會有甚麼亮眼的創意或成績,真的不用期待他們可以做出甚麼貢獻…
 
話雖如此,站在父親角度,會希望他們進入名校嗎? 我想是一定的,這2個小鬼基本上都是不錯的私立中學出來的,私立學校的升學率,就是它們招生的基礎,基本上都很穩定,老師的評比或是教學口碑都不會太差,能跟上進度也都有一定的吸收,也都能養成不錯的讀書習慣(或者說是考試技巧),成長過程中,身邊也都是不錯的同才,能夠交到志同道合、很好的朋友,這都是成長過程中很寶貴的資本,而能念私立中學,我想父母眼光或是家庭收入基本上有一定的基礎,這些人脈也都是良好的寶藏,如果說,要看名校光環,對於人生或是說職場的影響,我想看看其中學階段會更有辨識力。
 
如果是從國外名校回來的,我覺得獨立性跟面對變化的韌性,是真的有較高的等級。或許人家說的從小培養世界觀,可以說是對不同文化或是環境的接受度,看得多當然也比較能融入。因此,國外名校的畢業生也有一些光環存在!
 
今年度(2024)台灣大學招生,還有一個罕見的現象,私立大學的資工、資訊、電機等系,分數已經超過國立大學的部分科系了,聽說是因黃仁勳;台積電、AI等現象引起的…我想到是一本書: 少有人走的路,人多的地方當然安全及比較符合趨勢,但把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的技能、技術、知識…做到極致,總是會有出路的,不設限才能跳脫框架,擺脫自己的天花板,畢竟科技很快,現在熱門的科系,誰知道5年後10年後是怎麼樣呢? 
 
面對選項、接受決定,擁抱變化,唯一可確定的事情,就是一直在改變!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東邪 Jerry 的頭像
    東邪 Jerry

    台幹在越南★Jerry的旅居日誌

    東邪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