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述種種原因,歸根究柢都還是”人”的問題! 真的如同經營管理類暢銷書作家Jim Collins在其中著作 Good To Great(中文好像是從A到A+)所說的,先找對人,事情就對了!而公司內第2代到第3代的高階主管,卻只是執行型的人,以前公司有一個掌舵的人(老董事長),方向掌握對了,慢一點也會到達目的地!但要這些人自己掌舵,要能分析越南國內外經濟局勢、政治走向、社會消費大眾的喜好、公司優劣勢…這些經理人就如同無頭蒼蠅一樣!
一. 加工出口區:敝公司的加工出口區,移植了台灣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的運作模式,在1990年代,為越南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及最高時達到越南全國GDP的15%以上,是越南第一個引進加工出口區概念的地方,她在199?年也被Euro Economic評選為亞太最優秀的加工出口區!然而時至今日,廠區的土地價格已經上揚,越南也漸漸失去了工資低廉的優勢,越南其他地區提出了更好的優惠條件如更低廉的土地成本、更優惠的賦稅制度來吸引投資,目前已經很難吸引到廠商前來設廠了,她目前只能依靠著加工出口區的管理費來生活!雖然陸陸續續建設了活動中心、教育中心,協助區內廠商辦理教育訓練、產業升級等等活動,但成效都不章。在2008年,她雖然思考轉型為高科技廠辦(如內湖科技園區的模式),不過當時剛好遇到金融風暴,所以廠區內唯一剩下的土地就閒置至今!我自己感覺她真的要感謝金融風暴,所以沒有一下子投進去太多資金!廠辦不同於住宅區的房地產,有預售的方式來做財務規劃,廠辦是按月收取租金,屬於長期的收益,不像住家,還沒蓋好就可以收錢了!另外,越南雖然政府也在鼓吹從低價製造業升級到高科技國,包括Intel、鴻海等一些科技業都大規模的宣布投資,但越南目前根本沒有可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才或條件! 主其事(敝公司加工出口區的人)的人無能思考轉型,我想很快的,如果政府政策一變,減少或修改了廠區內的投資優惠,應該一狗票廠商就會遷移到土地成本更低廉的地方,畢竟廠商當初投資到現在,土地的上揚也已經賺了一票了!世界大得很,有更多便宜勞工便宜土地的地方…如果我是加工出口管理區的總管,我想我會思考協助區內廠商,從加工出口的模式慢慢轉變為工業區,畢竟區內這些廠商都以出口歐美為主,而目前越南的內需市場已漸漸興起,八千萬人口的消費力也是不容小趨的!我想越南政府也樂見你賣東西到越南境內再跟你收取營業稅的…總之,光輝歷史已經是過往雲煙,看著她英雄氣短、美人遲暮…真的叫人感傷!
二. 電廠:敝公司的電廠是越南境內唯一且是百分之百外資的火力發電廠,她提供公司內其他投資計畫,如新市鎮開發及加工出口區的發電,理論上已經有這些量的使用者(300個以上的工廠、400公頃內9000戶住家及數百間辦公大樓),她只要控管好發電成本及記得收回電費,就可以活得很好了…沒想到,從亞洲金融風暴開始,油價不斷上揚,導致她每發一度電就賠一度電,在慘賠一年之後,看到油價沒有下降的趨勢,於是再花了一大筆錢,將原本燃燒重油的設備換成燒天然氣發電…構想是正確的,然而在管線、設備都換裝完畢後,又面臨買不到天然氣的局面(由越南國家油氣公司控制)(當初要改設備前怎麼沒有想好呢?),於是到了現在窮途末路之際,只好將自己發的電賣給越南國家電網,收取微薄的加工費,越南油電公司不費吹噓之力,轉手就可以收取原本你應該要賺的錢…這個電力公司的管理階層,真的應該砍頭的了…電廠這種民生必需品會經營到賠本,真的放眼全世界,應該沒有第2個案例了吧!如果我是主事的人,我會在當時要改設備前,評估太陽能電廠的效益,畢竟這個電廠現在最值錢的,只剩下他的執照及多年前餔設好的發電網路,這個是不可取代的!我也知道太陽能發電成本居高不下,沒有政府補助是不能成功的,但與其火力發電一樣賠本,不如博一個綠色環保的好名聲!越南又是熱帶國家,陽光資源非常充足,也不用面臨如同買不到天然氣的窘境…雖然有很多電廠中的人是我的好朋友,但我真的覺得他們永遠無法擺脫困境!!!可能,早晚整碗被人端走!
留言列表